揭秘鄂豫皖根据地红一军在大别山区凭啥成气

北京最权威的白癜风医院 https://jbk.39.net/yiyuanfengcai/yyjs_bjzkbdfyy/

我是棠棣,一枚历史爱好者。欢迎大家我,一起谈古论今,纵论天下大势。君子一世,为学、交友而已!

鄂豫皖革命根据地位于湖北、河南、安徽3省交界的大别山区,东临舒城,西迄平汉路,北达潢川、固始,南抵黄梅、广济,所辖区域建立了26个县的革命政权,面积近4万平方公里,人口达万,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创建的主要根据地之一。

1、黄麻起义后的形势

黄麻起义失败后,黄麻地区处于白色恐怖之中。年4月初,形势发生了新的变化,国民党第十二军与第十八军发生冲突。驻黄麻地区的第十二军撤回河南。

根据以上情况,第七军领导人在陈秀冲召开会议,决定重返黄麻地区。会后,第七军全部返回黄麻地区,于是这个地区的革命斗争又活跃起来。正当黄麻地区革命力量再次兴起的时候,桂系军阀又很快地加强了对这个地区的封锁和“清剿”。

在处境极为困难的条件下,第七军领导人从木兰山流动游击的经验和当时的实践中,深切感到要对付强大的敌人,使革命力量不断发展壮大,就必须在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地方,找一个稳固的立足点,作为对敌斗争的依托。

同时,第七军在鄂豫两省边界辗转游击的过程中,逐步发现河南光山县南部柴山保地区有许多有利条件可以作为第七军的立足点,其主要是:

第一,该地区处于湖北、河南两省的黄安、麻城、光山三县边界,敌人统治力量比较薄弱。当时,这个地区无敌正规军驻扎,湖北的反动军队越界活动,一般是朝发夕归,不常驻留。

第二,柴山保地区位于大别山脉中段腹地,纵横约30余里,人口约1.5万人,山高坡陡,周围有木城寨等山环绕,地势险要,物产比较丰富,便于坚持长期的游击战争。

第三,当地贫苦农民在黄麻起义的影响下,积极要求进行土地革命,他们说:“七里坪、乘马岗打了土豪,不交租,又分田,我们为什么替土豪劣绅拼命?!”

第四,柴山保地区同黄安、麻城的紫云、乘马相毗连,工农革命军到这里活动,既可以利用敌人的空隙得到较好的休整,发动群众,开辟新区工作,又可以保持与黄、麻老区的联系,支持老区人民斗争。

上述情况表明,柴山保地区具备了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客观条件。

因此,年5月,第七军和地方党的领导人吴光浩、曹学楷、戴克敏、戴季英、徐朋人等,在黄安县檀树岗以西的清水塘召开会议,决定:

“在恢复老区工作的同时,发展柴山保地区的工作,以便在黄、麻、光3县交界的摩云山、羚羊山、木城寨、光峪山之间,创造一个比较稳定的立足点,作为对敌斗争的依托。“

这次会议,是鄂豫皖边区革命战争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

为了进一步开展柴山保地区的工作,7月,第七军领导人在尹家嘴召开会议,对革命武装、党的组织、政权建设和土地革命等问题进行了讨论,并作出相应的决议。会议根据上级指示,将工农革命军第七军改编为中国红军第十一军第三十一师。

吴光浩任军长兼师长,戴克敏任师党代表,曹学楷任参谋长,陈定侯为政治部主任。全师约人,长短枪余支,共编为4个大队(对外称团,即第九十一、九十二、九十三、九十四团)。

这支革命部队在吴光浩、戴克敏、曹学楷等领导下,采取了一系列正确的政策,经过几个月的艰苦斗争,取得了显著效果。

党和红军得到黄、麻、光3县边界近20万群众的支持,开始在柴山保地区站稳了脚跟。这表明,当地党组织在实践中已率领鄂豫边区人民开始走上工农武装割据的道路。

2、商南起义与鄂豫皖特别区的成立

八七会议后,中共中央将会议决议通知河南省委,年9月中旬,河南省委召开了扩大会议,传达了八七会议精神,认真总结了工作经验,批评了省委前阶段推行陈独秀右倾错误的错误,改组了省委,制定了全省秋收起义计划,决定成立豫南、豫中、豫北等3个特委,分别指挥和组织各地的武装起义。

9月下旬,豫南特委成立,直辖信阳、息县、潢川、固始、商城、正阳、汝南、确山、泌阳、叶县、南阳、舞阳等县。此后,豫东南地区先后多次爆发了信阳四望山、确山刘店等规模不等的武装起义。

这时候,河南省委曾多次派人到商城等县整顿党的组织,开展工农运动。

年2月,河南省委决定将豫南特委划分为南阳、南五县两个特委。南五县特委直辖潢川、光山、固始、息县、商城、罗山、新蔡等7县。特委书记汪厚之,委员有龚怡情、范易、陈唯光等,特委机关设在潢川。

3月18日,南五县特委领导了大荒坡起义,由于受到第一次左倾盲动主义的影响,没有充分发动群众,结果起义失败,特委遭受破坏,汪厚之等30余人牺牲。接着,组成了以陈唯光为书记的临时特委。

年3月13日,豫东南特委同鄂东特委在柴山保附近南竹园召开联席会议。

会议鉴于商城县委遭到破坏,商南地区交通阻隔,直接指挥不便,决定把商南党组织委托鄂东特委领导。接着,鄂东特委把“商南、罗田北部、麻城东部划分为特别区”,成立中共鄂豫皖特别区委会,徐子清任书记,直接领导商南起义。

5月初,鄂豫皖特别区委在太平山穿石庙召开会议,决定5月6日(立夏)发动商南起义,推举徐子清、萧方为起义指挥部的正副总指挥,廖炳国负责各地的联络。

5月6日,商南地区的农民、士兵举行武装起义。这次起义,由于吸取了黄麻起义、大荒坡起义的经验教训,经过较长时间的准备,制定了周密的计划,行动迅速,一举歼灭当地几股反动民团,起义武装力量基本控制了商南地区。

商南起义胜利的消息传开,当地人民欢欣鼓舞,纷纷举行集会,庆祝起义的胜利。

5月9日,各起义部队按原定计划集中斑竹园,宣布成立中国红军第十一军第三十二师,周维炯任师长,徐其虚任党代表,漆德玮任副师长,漆海峰任师参谋长,下辖两个团,全师共余人,枪36支,这是鄂豫皖边区第二支红军。

红三十二师成立后,立即开展创建革命根据地的斗争。5月10日,鄂豫皖特别区委在斑竹园文昌宫召开会议,讨论和决定扩大红军,发展赤卫队和农民协会,建立苏维埃政府等问题。

3、鄂豫边根据地的形成

为了统一领导这一地区的革命斗争,在南溪黄鹤湾成立办事处(即临时革命政权),詹谷堂任主任。同时,在南溪林氏祠堂成立了学兵团,由红三十二师参谋长负责培训红军骨干,还建立了军需处、医院、兵工厂等。文昌宫会议的这些决定,充分表明地方党和红三十二师领导人决心在商南地区建立革命根据地,把它作为进行长期武装斗争的立足点。

5月11日,红三十二师从斑竹园桥口出发,先后在冈家山、胭脂、大埠口、南溪、李家集等地,肃清残余反动势力,没收豪绅地主财产,开仓分粮。16日,打退商城民团的进攻,给双河、赵家河等地民团以歼灭性的打击。20日,红三十二师挥戈东进,攻克安徽六安金家寨,支持了六(安)霍(山)地区人民的革命斗争。

在红军军事斗争胜利的鼓舞下,商南地区的革命运动迅速掀起新的高潮。

仅在半年的时间里,就初步建立了以南溪、吴家店为中心的、纵横六七十里的豫东南革命根据地。

蒋、桂军阀混战结束后,蒋介石取代了桂系在湖北和河南南部的统治。蒋介石为消灭鄂豫边的革命势力,从年6月到10月,调动湖北、河南反动地方武装,连续对鄂豫边红军发动了“罗(霖)李(克邦)会剿”、“鄂豫会剿”和“徐(源泉)夏(斗寅)会剿”。在反“会剿”斗争中,边区军民采取“避强击弱,出奇制胜”的作战方法,6月至7月,粉碎了“罗李会剿”;8月至9月,粉碎了刘峙组织鄂、豫两省的一部分反动武装的“会剿”;10月间,又粉碎了“徐夏会剿。"

通过这几次反“会剿”斗争,鄂豫边区红军有了很大发展,红三十一师发展到余人,有长短枪余支红三十二师发展到余人,而且战术有了很大提高,已经形成一套游击战术原则,即:

“1.集中作战,分散游击;2.红军作战尽量号召群众参加;3.敌情不明,不与作战;4.敌进我退,敌退我进;5.对敌采取跑圈的形式;6.对远距离的敌人,先动员群众扰乱敌人,次采取突击的方式;7.敌人如有坚固防御工事,不与作战。”

还逐步形成了十条纪律:

“1.不拿穷人一针一线;2.不拿穷人粮食;3.对穷人态度要和蔼;4.爱护枪不要弄坏;5.节省子弹勿乱打;6.对群众要宣传红军主张;7.火线上要对白军宣传;8.占城市注意收集机器医药;9.得物资要先顾伤员同志;10.到地方要研究地形道路。”

年9月,中共中央根据鄂豫边革命斗争的发展,决定将黄安、麻城、黄陂、罗田、黄冈、商城、光山、罗山等8个县划为鄂豫边特区,并改组鄂东北特委为鄂豫边特委。

11月下旬至12月初,在光山县南部胡子石召开了中国共产党鄂豫边第一次代表大会,到会代表29人。会上通过选举正式成立了中共鄂豫边特委,徐朋人任书记,组织王平章,宣教徐宝珊,工运周纯全农运徐恕风,兵运徐向前,青运陈学润。

大会通过了政治任务、军事问题、群众运动、宣教问题、共青团和青年运动、救济问题等九个决议案,并决定建立鄂豫边革命委员会。

12月27日,鄂豫边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在光山县细吴家开幕。出席大会的代表72人。大会进行了3天,讨论土地、武装、拥军、苏维埃组织、文教、婚姻、救济等问题,并作出了相应的决议,发表了《告边区民众书》、《告红军书》和《慰问红军家属书》等。

至此,鄂豫边革命根据地正式形成。

4、六霍起义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后,舒传贤、周之狷、吴保才等一批共产党员迅速转到六安、霍山、霍丘的广大农村,开办平民学校,秘密组织农民协会,宣传革命道理,发动农民开展抗租、抗捐、抗粮、抗税的斗争,使当地的农民运动又重新活跃起来。

年10月下旬,中共安徽临时省委召开第二次执委会议,传达八七会议精神和中共长江局的指示,决定组织武装起义。为此,会议决定划六安、霍山、霍丘、英山、寿县为第一起义区,以六安为中心成立皖中特委,周范文任特委书记。

为了适应斗争形势的需要,年1月,六安、霍山、霍丘三县党组织合并组成中共六霍县委(亦称六安县委),书记王逸常,舒传贤、周范文、周猬之等7个人为县委委员。从此,六霍县委便积极准备武装起义。

六霍县委在组织武装起义的过程中,面临着一个如何对待大刀会的问题。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在六、霍地区,一些帮会头目就借“防匪自卫”为名,到处设“香堂”,收“徒弟”,欺骗引诱农民组织大刀会。

当时,这种会门组织蔓延各地,形成一股很大的势力。县委考虑到要组织武装起义,必须正确对待大刀会,决定在大力发动农民、组织农民协会的同时,积极争取和团结大刀会下属群众,共同反对豪绅地主。六霍县委选派一批精干的共产党员,打入大刀会内部,利用当时农民容易接受的“结拜兄弟”等方式,积极争取下属会众站到革命方面来。

经过半年多的艰苦工作,六安的独山、麻埠,霍山的燕子河、黄栗秒等地大刀会的内部,很快起了分化,会众日益倾向革命。同时,党和农民协会的组织,也有了很大发展。到10月间,六安县建立了5个区委,霍山、六安两县有党支部28个,党员人,农协会员达到1人。金家寨、独山、两河口等地已成为农民运动发展的中心地区,并在发动群众抗租、抗债、抗税的斗争中组织了秘密的农民武装,惩办了一批罪大恶极的豪绅地主。

年,皖西地区发生严重春荒。六霍县委根据这种情况,于3月下旬召开会议,决定领导群众开展春荒斗争。在各地党组织领导下,农民成群结队,三五十人以至二三百人一起,手拿锹锄木棍,挑着箩筐,涌向地主庄院,打开仓库,借谷分粮。舒传贤亲自领导了霍山县东北区的春荒斗争,一次就组织二三百农民群众,扒了倪庄地主和李鸿章的“积善堂”稻子多石。

东北两区的农民,后来又在闻家店、张家冲、横旦岗等地,扒粮多次,分掉地主的稻谷多石。这次春荒斗争持续了两个多月,农民获得了利益,并锻炼了干部,壮大了农民协会的力量。到8月间,六、霍两县农协会员发展到0余人。除金家寨已成立游击队以外,独山、麻埠等地的秘密农民武装也半公开活动了。

11月7日,独山农民起义胜利,打响了六霍起义的第一枪,直到12月中旬,党在西镇、七邻湾、流波、徐集、桃源河等地发动农民、十兵先后举行武装起义。六霍起义是鄂豫皖边区一次著名的武装起义。

六霍起义后,六安中心县委从起义部队围攻麻埠失利的教训中,认识到“在严厉的白色恐怖下,除了武装抵抗外,别无出路”,同时,起义地区的广大革命群众,在红三十一、三十二师军事斗争胜利的鼓舞下也都“引颈望着红军来援助”。

于是,在第十次常委会议上,决定把西镇地区游击队和六安三、六两区游击队,合编成一支红军。年1月20日,六安中心县委集中上述几支游击队于流波,召开游击队党、团负责人会议,宣布成立中国红军第三十三师,徐百川任师长,姜镜堂任政治部主任,全师余人,共产党员10余人,有长短枪余支。

5、潜山起义与皖西根据地的形成

红三十三师成立后,立即投入紧张的战斗。2月1日,在当地赤卫队0多人的配合下,进攻霍山县城,守敌自卫团被击溃,霍山县城第一次为红军解放。

在六霍起义胜利的影响下,年2月初,潜山县清水寨地区的农民,在中共衙前中心区委和王效亭等的领导下,举行武装起义,成立红军潜山独立师,(后改称潜山工农革命军),王效亭任师长,陈履谦任党代表,全师余人。这是鄂豫皖边区继黄麻、商南、六霍起义后一次规模较大的武装起义。

这支革命军队成立后,立即结合当地群众打土豪分粮食,并在水吼岭击溃前来镇压的国民党潜山县“自卫团”。与此同时,英山县委也建立了一支公开活动的游击队。

2月中旬,红三十二师两个团再度东进,协同红三十三师攻击麻埠之敌。两个师组成了前敌指挥部,周维炯、徐百川分别担任正副总指挥。麻埠守敌张季荃部余人一经接触,全部溃败,红三十三师缴枪30支。

红军攻占独山等地后,六霍起义的中心区域全部恢复,霍山县组成了有枪30支的游击队,人民群众的革命斗争更加热火朝天。

3月21日至25日,六安中心县委在金家寨南邻的七邻湾召开了六安、霍山、霍丘、英山、合肥、寿县县委和红三十三师师委联席会议,讨论和通过了政治任务、六县工作计划、军事问题、宣传教育、纪律、群众工作等9个决议案。

会后,在会议决议精神指引下,皖西地区的工农运动更加蓬勃开展。4月8日,红三十三师一〇七团和潜山工农革命军协同英山游击队攻克英山县城。在红军军事胜利的鼓舞下,六、霍等县的农民起义风起云涌。4月中旬,红三十三师第二次攻克霍山县城,成立了县苏维埃政府,接着区、乡苏维埃政府相继建立。与此同时,六安县各级区、乡苏维埃政府也纷纷成立。

红三十三师和潜山工农革命军在广大工农群众支援下,经过不到半年时间,就在六安、霍山、潜山、英山、霍丘等县边界初步创建了北起白塔畈、徐集、丁家集,南至金家铺、水吼岭、官庄、来榜、莒蒲,东抵河,西接商城南部的皖西革命根据地,纵余里,横约百里,人口近40万。中心区域六安县三、六区等地开始分配土地。红三十三师在战斗中成长壮大,全师有两个团,共有长枪约支。潜山工农革命军也有很大发展,4月中旬,奉命改编为红三十四师。

6、鄂豫皖根据地的形成

年春,由黄麻起义点燃的革命烈火已熊熊燃烧在大别山区,初步实现了以大别山脉为中心的工农武装割据。同时,蒋介石与阎锡山、冯玉祥正酝酿着中原大战。在这新的形势下,鄂豫皖边界各根据地和红军的统一,不仅条件成熟,而且日益迫切。

二三月间,中共中央在上海召开会议,决定建立鄂豫皖边特区,成立中共鄂豫皖边特别区委员会,归湖北省委领导;同时讨论了鄂豫皖边区红军的改编和今后行动方针问题。2月25日,中央给湖北省委、河南省委及六安中心县委发出指示信,决定将湖北的黄安、麻城、黄陂、黄冈、孝感、罗田;河南的商城、光山、潢川、固始、息县;安徽的六安、英山(现属湖北)、霍山、霍丘、颍上、寿县、合肥等县划为鄂豫皖特别区,在中共湖北省委领导下,成立中共鄂豫皖边特别区委员会。

3月18日,中共中央给鄂豫皖边特委及红三十一、三十二、三十三师师委及全体同志指示信,决定将红三十一、三十二、三十三师合编为中国红军第一军,直属中央军委领导,与地方党的关系是横的关系,部队的行动由红一军前委决定。

3月21日,中共鄂豫皖边党代表大会在黄安县北部箭厂河召开,正式成立鄂豫皖边特别区和中共鄂豫皖边特别区委员会。

3月下旬,郭述申在黄安箭厂河主持召开特委和红军干部会议,传达《中央关于成立红一军及军事工作的指示》。

会后,鄂豫皖边区红军即进行改编。建立红一军军部,军长许继慎,政治委员曹大骏、副军长徐向前、政治部主任熊受暄。红一军下辖3个师及1个独立旅。

原红三十一师改为红一师,师长徐向前(兼)政治委员戴克敏(后改为李荣桂)、参谋长刘英,原三十二师改为红二师,师长漆德玮、政治委员王培吾、参谋长漆海峰,原红三十三师改为红三师,师长周维明、政治委员姜镜堂、副师长萧方,独立旅由原红三十二师一部及地方武装组成,旅长廖业祺。全军共2人。

同时成立了红一军前敌委员会,委员包括军长、副军长、政治委员、各师师长及两名士兵,曹大骏任前委书记。前委归中央军委直接领导,与中共湖北省委及鄂豫皖边特委发生横的关系,重大问题需经前委讨论决定。5月,红一军组建完毕。

6月下旬,在光山县南部的王家湾召开了鄂豫皖边区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正式成立了鄂豫皖边特区工农民主政府,甘元景为主席。

鄂豫皖边特委和红一军的成立,使鄂豫皖边区各根据地和红军有了统一的领导和集中指挥。至此,鄂豫皖革命根据地最后形成。

(正文完)

如果有其他关于历史领域的话题或观点可以我私聊,也可以在下方评论区留言,第一时间回复。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zz/5155.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