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漠绿洲变成万亩良田,嵩武军张曜在哈密,

屯田

同治十二年的九月,正白旗汉军都统伊尔根觉罗金顺和广东陆路提督张曜先后出关,金顺到古城子与景廉会齐,张曜则顿兵哈密。

几个人不约而同地干了一件事,就是屯田。

军机处根据景廉的奏折,批准他从甘肃招徕汉民一千户到古城子地区耕垦。

张曜在哈密也兴修水利,开荒屯田。

张曜-从放荡不羁的官二代到星光闪耀

张曜,字朗斋,号亮臣。年生人,祖籍浙江绍兴。

张曜乳名-阿牛,少时在乡里也是放荡不羁,不学无术的官二代,自幼喜欢纠集小伙伴玩军阵游戏。

他在二十出头的时候跑到河南投奔亲戚,刚上班就是在河南固始县当县丞。

官虽不大却也是通过关系才当上的,因为他小时候也是个问题少年,不好好读书。

要是在太平年月他这个小县城的公务员日子也会过得很不错,但是他上任的时候正赶上捻军起义,捻军的主要活动区域恰好覆盖了固始,于是张曜的日子就过得悲催了。他得整天忙着辅佐县令蒯贺荪守城,充任团董,这位县太爷正是张曜的姑父。

对于张曜这样一个对行兵打仗有天资的人来说,在外人看来不幸的事到了他这里反而成了成全他的良机。

三个月后的一天,蒯县令获得军情,当晚捻军将来攻城。

张曜带领团丁伏于固始城外,等待捻军到来,准备打他个出其不意。

时至半夜,一股捻军被大将僧格林沁尾追,奔逃到了固始县城近边,张曜大喝一声,命团丁出击,两相挟击捻军大败而逃。

由此深的僧王青睐,僧格林沁的指挥下,多次越境作战,一战而复光山,再战克复息县。僧宫保深赏其才,先下令权息县事,不多时就调张曜为固始知县。

咸丰七年(),10余万捻军围攻固始,张曜率团众苦守76日,力保危城不破,僧宫保上奏朝廷,赏霍钦巴图鲁名号,迁光州直隶知州,又擢升知府、道员。

咸丰六年张曜被提拔为固始县令,回到仕途起点当上了父母官。

可惜屁股还没坐热,大考突如其来。

太平军李秀成、韦志俊率大军北上,围攻固始七十多天。

太平军曾经采用穴地攻城法,三次用地雷炸开城墙都被张曜打退,这一战张曜背城大战守得气壮山河。

本次守城的彪炳业绩惊动了朝廷,咸丰皇帝钦赐巴图鲁名号。

此后一直到咸丰十一年的六年之中,他一直在河南与捻军作战,父母亡故之时都因为战事紧急都是夺情没能回家守孝。

到了咸丰十一年终于因功加了河南布政使衔。

张曜的平步青云是在战乱期间完成的,如果没有捻军起义也就没有他那井喷的官运。但是他本来就是个大老粗,再加上这些年戎马倥偬,所以在他的短板——文化知识方面一直没有补强。

做个基层官员倒还无所谓,谁也注意到他,等到了布政使这样的高位了,朝廷的中组部会派人下来察访。

组织上派来的人是江南道御史刘毓楠,这位是“素有直声”的清流。

这位御史有个同仁姓王也是个言官,之前曾经找张曜借钱,遭到张曜拒绝怀恨在心。于是王御史就在刘毓楠下河南之前打过招呼给张曜埋了地雷,刘毓楠在河南鸡蛋里挑骨头,就在张曜的文化水平上做文章,认为他的才学与官位不匹配,参劾他“目不识丁,不应骤涉文职大员”,结果军机处免除了张曜的布政史,改授南阳镇总兵。

张曜的功名确实主要从刀丛中拼出来的,授以文职也的确有点张冠李戴。

可是经刘御史这一本,张曜这个“目不识丁”被打成定案,成为官场笑柄,实际上他也就是文化底子薄点,怎么没有夸张到目不识丁的程度。

张曜是个非常要面子的人,自此因辱发奋,他特意拜自己的媳妇为师努力学习文化课。

他的媳妇不是别人,正是他的老上司蒯贺荪的侄女。

蒯家为当地望族,蒯小姐是大家闺秀,琴棋书画无一不精,所以张曜就认真地跟妻子学习文化课,而且长进飞快。

为了牢记自己这次受辱,时刻提醒自己不得松懈,张曜特意篆刻了“目不识丁”的印章,后来许多私信都用这个落款。

天道轮回,后来那个“清流”御史刘毓楠罢官回家,穷困潦倒,张曜却感念当年正是他的刺激才造就自己的奋发,因此派人送了一笔钱接济刘毓楠。

如今的张曜已是坐拥马步军十四营的嵩武军总司令,在进疆各路中绝对是有话语权的。

张曜到哈密面临的也是粮荒问题,他这个方面甚至比金顺和额尔庆额还严重。

张曜的嵩武军来自河南,是由河南来供应军饷的,十四营人马每月消耗粮草四十三万七千斤,还不算后勤人员开支。

河南巡抚每月协济到军营饷银总数也才三万六千二百八十两。

如果扣除吃饭钱,不但全军无饷,而且还倒欠国家的钱,好在左宗棠打了报告给他申请了补贴,整个吃饭全部实报实销。

因为在哈密一时半会不能了局,长期吃这高价补贴的饭,张曜心里哪能踏实,哈密是从乾隆时代就划为屯田的地方,所以张曜也组织士兵接过魏忠义的锄头和坎土曼,大力垦田种植。

张曜确实是个通才,从浪荡公子华丽转身成为镇暴部队的领导,再一个华丽转身从大老粗变为写得一手好字的合格的公务人员,如今接着转身,在哈密成了一名农技专家。

在哈密张曜带领军队兴修水利,开垦耕田,解决耕地灌溉。

在哈密绿洲就是沃土,但它的渗透力也是超强的,这样想要利用导流渠就很困难,还没等水到田间就已经渗没了。

张曜他们搞出的办法如下:

把浸过清油的上万张羊毛毡铺到沟渠底部,做成原始的防渗膜,这样大大减少了水土流失。

张曜在哈密呆了两年不到,垦田两万多亩,年产数百万石,不仅解决了自己的供给还使得后来平叛时这里成了后勤基地,给清廷节省了大笔开支。

在整个西北前线从左宗棠到袁保恒、景廉、金顺乃至张曜等人各自都忙得热火朝天的时候,他们却不知道此时北京正面临一次严重的分歧,这次分歧事关所有这些人的努力是否会成无用功。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hy/5028.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