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狮的洋楼古厝

中医治疗白癜风 http://disease.39.net/bjzkbdfyy/210830/9380729.html

景胜别墅

遍布石狮侨乡的“洋楼古厝”就像是一颗颗璀璨的珍珠,是闽南风土人情的结晶。它们承载历史,维系亲情,散发出诱人的乡土气息和迷人的文化韵味。尤其是华侨民居更是闽南文化包容并蓄的最佳见证,浓缩着先辈漂洋过海、艰苦创业的奋斗史,铭记着海外石狮人的赤子情愫。坐落于石狮宝盖山下的景胜别墅以其独特的结构体系、优美的艺术造型和丰富的人文内涵,突显出闽南地域文化的建筑美学特质,被评为泉州十大魅力古民居之一。

景胜别墅位于石狮市宝盖镇龙穴村,远望姑嫂塔,面临深沪湾,山水钟英,规模宏阔。占地面积平方米,坐西朝东,为面阔五开间四周带回廊的四层楼房结构。外墙开设左右两个门楼,墙体为闽南典型砖石砌筑,门楼外形虽模仿传统木结构样式,却采用钢筋混凝土浇筑而成。景胜别墅主体第一层为石构,大门门楣镶嵌泉州书法家张鼎题写的“曝麦观书”石匾,两侧镶嵌传统花鸟、吉祥图案,而窗户的花纹和样式则借鉴欧式建筑风格。第二层、第三层墙体均为砖砌。平台上各建一座仿木结构的钢筋混凝土浇筑的亭子,中西方建筑风格、建筑材质交相使用,融为一体。景胜别墅是近代闽南红砖建筑与西洋建筑文化完美结合的典范之一。先后被公布为石狮市第二批市级文物保护好单位、福建省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景胜别墅的建造者高祖景,祖籍龙穴村,年轻时远渡菲律宾马尼拉创业,历经艰辛,从一名小伙计成长为著名烟草经销商。高祖景富甲一方,乐善好施,急公好义,成为名扬菲岛的慈善家。年,高祖景返乡省亲,在家乡龙穴村择地建造“景胜别墅”,至年竣工。景胜别墅落成时,高祖景从菲律宾带回一台16毫米电影放映机,在新居前空地公映《一江春水向东流》《啼笑因缘》等故事片,这是在石狮第一次放映有声电影,故成为石狮电影发展史的一则佳话。

景胜别墅落成后,高祖景邀请泉州诗人、书法家张鼎将其家族渊源、奋斗历程、人生感悟及其对后辈的期望浓缩创作成四首七言绝句,让人镌刻在青石板上,随后镶嵌在大门两侧作为家规以教育启示后人。

上首七言绝句内容如下:

一、乡居龙穴水山清,渤海分支世胄荣。剪马曾传先代训,射雕应继旧家声。

二、少小耘田壮远游,岷江拓业几春秋。腰缠万贯非容易,历尽辛勤运尽筹。

三、世界风云几变迁,艰危历遍庆安全。归来松菊存三径,满室团圆相卮天。

四、自来积善有余庆,楼阁轩昂姓氏芳。更教儿孙耕与读,观书曝麦绍前光。

别墅的主人高祖景艰苦创业,克勤克俭,从一位闽南农家少年成长为菲律宾华侨富商,在他的心里始终珍藏着对故园的挚爱之情。请看高祖景家训诗第一首:“乡居龙穴水山清,渤海分支世胄荣。剪马曾传先代训,射雕应继旧家声。”说的是高氏渊源来自“渤海郡”,唐末中原战乱,高氏始祖从河南光州固始县南迁福州。五代时期,从福州高宅迁居晋江安平(安海)。南宋时期,朝廷为防御海盗,在水澳(石狮市永宁镇)设立“永宁寨”,安平高氏一支因镇守永宁寨,从安平迁居永宁镇外高村,号称“霁江高氏”。龙穴村高氏则源自永宁,故景胜别墅镌刻一副楹联:“霁江衍派开龙穴;渤海分支傍虎岩。”而“剪马”典故出自东魏创建者高欢,“射雕”典故则出自唐末名将高骈。慎终追远,情真意切。

海外华侨对于乡愁的守望不仅存在于血浓于水的亲情,也表现在其对祖籍地山水人文的认同与怀念。景胜别墅遥对宝盖山,姑嫂塔峻峭的身影,山下千年虎岫禅寺悠远的钟声,都成了乡恋的符号。看看高祖景镌刻在别墅的楹联“虎岫钟鸣天地外;鳌江帆影有无中”、“银塘水碧开明镜;宝盖山青列画屏”,您就能体会到故园文化在海外游子心中的那份厚重与温馨。

品读高祖景的家训诗,最让人回味是第二首:“少小耘田壮远游,岷江拓业几春秋。腰缠万贯非容易,历尽辛勤运尽筹。”可以看出主人翁的直白与率真,一个贫寒的农家少年凭借自己的坚强的意志,用勤劳证明存在的意义与奋斗的价值。蔚为壮观的景胜别墅不仅是一幢精美别致的华侨洋楼,也是一部闽南先民闯荡南洋的励志写真集。

君子之志,贵在贫贱不可移。《格言联璧》云:“把意念沉潜得下,何理不可得。把志气奋发得起,何事不可做。”贫穷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精神上的颓废。高祖景在菲律宾从一名小伙计做起,披星戴月,不辞劳苦。稍有积蓄,专营商贸,信义为先,诚实本分,终成大器。成功之余的高祖景毫不讳言“腰缠万贯”的身价,但是他更清醒成功的来之不易,坦言自己“历尽辛勤运尽筹”。同样,在石狮市宝盖镇苏厝一户苏姓华侨民居上也镌刻一首创业诗:“货殖拓蛮荒,乘风破浪去。坚强抱远志,险阻无顾虑。兰桂欣向荣,箕裘有令誉。须念创业艰,勤劳声名著。”正是靠着坚定的毅力,不懈的努力,闽南华侨用同样的理念,演绎着不同版本的“励志传奇”。

眺望景胜别墅,最吸引眼球的是它的建筑色调,红砖、白石、绿瓦、彩绘、瓷塑,无不充满着色彩的律动,宏大的建筑规模令人叹为观止,不难想象别墅的建造者是一位富甲一方的“南洋番客”。走进景胜别墅,徜徉回廊之中,诵读高祖景的家训诗,别墅内散发出豁达乐观的文化气息深深地触动心灵。

高祖景曾是一个“少小耘田”的农家少年,为了改变自己的命运,远渡重洋,拓殖菲岛,白手起家,坚忍不拔。这里面展现出正是“莫轻视此身,三才在此六寸;莫轻视此生,千古在此一日”的拼搏精神。

创业艰难,守成更难。功成名就之后,何去何从。这才是对每一位成功人士最大的考验。明代学者吕坤《望江南·示儿》词:“贫贱易,富贵良独难。一分有利一分害,半生不足半生安。无私心自宽。”拥有权势与财富并不一定是圆满的、快乐的人生,因此,高祖景在“腰缠万贯”的欣喜之余,保持一分从容与淡定,在“艰危历遍”之后,更加渴望“满室团圆”的温馨与慰藉。所以,景胜别墅门楼廊柱高悬两副楹联“景福多来天地外;胜情只在山水间”“霁月光风瞻气象;江声山色壮门庭”,体现了高祖景豁达乐观的儒雅心态。

诗人张鼎为石狮宝盖镇龙穴村华侨高祖景所作的家训四首诗的最后一首是“自来积善有余庆,楼阁轩昂姓氏芳。更教儿孙耕与读,观书曝麦绍前光。”训示后代应该继承先德,耕读传家。

“耕读传家”是中国农耕社会传承下来的一种颇具特色的家风。耕田可以收获粮食,保证衣食,维持人生物质上最根本的需要。读书可以知书明理,懂得做人的道理,让人得到精神方面的满足。古代的《颜氏家训》就有“生民之本,要当稼穡而食,桑麻而衣”的话,教育子孙要把耕田当作民生的根本。明末清初张履祥《训子语》更提出“读而废耕,饥寒交至,耕而废读,礼仪遂亡”,认为耕读并重,两者不可偏废。曾国藩祖传家训的“书、蔬、鱼、猪”,也是耕读二字的演绎。

“耕读传家”,走出书斋,回归自然,是一种陶冶情操的方式。古来有多少隐居田间的知识分子,受大自然的影响,生发出真诚、朴素、自然、和谐的气质。“耕读传家”,倡导知识与劳动相结合,知识分子接近农民群众,是一种锻炼人的方式。《颜氏家训》就说过:“古人欲知稼穡之艰难”,否则,“治官则不了,营家则不辨。”“耕读传家”,认为耕读结合是一件高尚的事,打破了“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轻视劳动人民的偏见,有着进步的意义。楼房的主人高祖景是个出外奋斗多年的华侨,与同时代的诸多华侨一样,承继着中华民族的传统道德文化。他虽然事业有成,腰缠万贯,却能以淡泊平和的心态,希望后辈尽其所能,做自己想做的事,“观书”“曝麦”也可继承祖德,弘扬家声。没有富商的铜臭味,没有土豪式的炫富,没有子承父业的俗套。从这一点来说,他已经成为子孙后代的楷模。

杨家大楼

杨家大楼位于后杆柄村,俗称“九十九间大厝”。大厝以六也亭为主体,包括副楼、走马楼、新旧回向房,连同四栋“五间张”大厝,组成一个规模恢宏、中西合璧、相映成趣的建筑群。古厝始建于清代,年,村里集资50余万元翻修,仍保留五开间两进双护廊的花园式古建筑特色。南侧共有四座大厝,都是“五开间”的规格。北侧的古厝则是连着的,长约50米,横列着数十个小房间。

穿过大石埕,便是六也亭部分,此楼为旅菲华侨杨邦梭所建。于年动工,年竣工。建筑面积约2万平方米。是一栋规模宏大、气势磅礴的中西合璧建筑。当年曾被誉为泉州规模最大的华侨民居之一。不论在石柱上、石门边还是窗栏边,精美的石雕花纹随处可见。顶楼的石亭,犹如皇冠,给六也亭增添了几分高雅的气质。

走进楼中,仿佛进入迷宫。到处是长长的走廊与过道栏杆、多不胜数的房间,令人眼花缭乱……仔细观察之后,你才会发觉,这是一个以天井为中心的四栋楼房的统一联合体,前门楼与后厅楼各三层,两侧边楼只有两层,都相互对称。主楼东侧,还有一座副楼,建筑风格与主楼相似,只是规格略小些,三个大门均朝西,虽是单一的楼房,但长度却有普通民房的三倍。大院还有守更楼、钟楼,从前,夜里都得雇枪手配合青壮男丁、长工守夜。钟楼上,本有两口钟,一口已赠送村里学校。另一口则负责鸣报开饭时间。当时六也亭四世同堂,人丁兴旺,单杨家人口就两百多,另有丫环老妈子一两百人,真可谓“钟鸣鼎食之家”。

“六也亭”的楹联,很多是教育子孙的古训,和激发子孙勤奋好学的励志之语。这些楹联对仗工整、声律和谐、词藻华美,诗情画意般的句子寄寓着深远的意境,文字书写是方正端严的欧虞体楷书,那凝重深厚的书法,令人流连忘返。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zz/3185.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