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水乡村纪行景宁库头,清清溪水,悠悠老村

                            

原创张兆蔚许军瓯江行

“丽水乡村纪行”系列原创作品:行走在丽水的美丽乡村,体会乡村变迁,领略丽水乡村自然之美、生态之美、质朴之美,希望有更多的人看到并了解丽水,欣赏并珍惜它!

美丽丽水

坐标:

库头村:隶属景宁县毛垟乡,位于景宁县西南,距离景宁县城57公里,距离乡政府所在地5公里。有库头、库下、大枝3个自然村,户,人口人,耕地亩,山林亩。年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单。

景宁县毛垟乡是革命老区。年至年间,闽东红军独立师二纵队叶飞所在部队在这里不仅书写了许多生动的历史篇章,还留下许多红色古迹。

辖区内的沙垟、库头、炉西、陈坪、上炕头五个村都被命名为革命老村区。

在去探访毛垟村的路上,偶遇了库头村。

库头村,就坐落在离毛垟村五公里的青景庆省道新杉公路边。

瓯江支流小溪从村外缓缓流过。虽然因为其上游众多的小水电站拦截,溪水并不丰沛,但却是碧绿透澈。

阳光特别温和,村庄明媚又安静,忍不住停下车进村溜达。

村庄不大,主路已经过修整,以青石板铺就,一些小路则还是原来的石子路,但都打扫的干干净净。

村中房屋多为石砌墙基、黄泥夯墙木结构,以一字屋为主。

一幢四四方方的青砖大宅院特别醒目。院子的大门并不显赫,甚至有些朴素,门楣上“南峰拱秀”几个字,还有两旁隽秀的小诗。

四周除了高大的院墙,正面和侧面外围还有一层档墙,面对大门,古时应该叫照壁又称影壁或者照墙吧,起到屏障的作用,是传统民居建筑讲究风水的一种处理手段。

东面高大的院墙上有一排褪色的红字大标语“高举毛泽东思想伟大旗帜奋勇向前”,这应该是文化大革命时期留下的。

正对的照壁上还有一排标语,字迹有些模糊,却依然能辨认“反对国民党出卖中国的中日提携协定”,落款为“红军”。这应该是抗战时期的标语。

村中还有一些不同时期的各种标语,成为一个时代的印记。

反对国民党出卖中国的中日提携协定——红军

走进农家,打听库头村的情况,周围几个热情的村民告诉我们,村庄以前很热闹,有七八百人口,但现在都外出了,留下的都是老人了,也只有几十个人。

经了解,库头村是毛垟乡红色文化教育基地之一,依然保留有“浙江省战时政治纲领”和抗日标语等红军遗迹。

库头村有着悠久的历史,全村均为陈姓,祖先在河南太丘当过县令,皇帝曾经封号“太邱旧家”,是官宦之后,耕读人家。

北宋靖康年间(—),先祖陈汪公由云和陈村,迁至鹤溪南乡库川(库头),村建毛垟港西岸,距今已经近年,繁衍生息34代之多。

在村委办公楼,我们看到了珍藏的《库川陈氏族谱》,这套族谱大约有15本,为民国时期篡修。

据资料,陈氏,源于宛丘(今河南淮阳),望于固始(今河南固始县)、盛于颍川(今河南长葛),南开闽漳,遍及全球。

在中国,陈姓是大姓。根据浙江各地县市志姓氏的记载,陈氏作为浙江第一大姓也是当之无愧的,人口有万人,占全省人口的7.74%。

库头村不大,但村内还保存着守望楼、陈氏宗祠(旗杆石林)、毛氏牌坊、马氏仙宫、库川渡等古迹。

毛氏牌坊,耸立在村之中间,全木结构,简单朴素,说是牌坊,却更像是供村民休憩聚会的廊屋。

陈氏宗祠,于清顺治年间迁建于溪沿村前大路边,乾隆间重修两堂——务本堂、序伦堂,左右翼以二轩前后厢房共十二间,右首添建客厅三间,楼屋二间。光绪八年再次重修。

现存的陈氏宗祠在陈氏族人的努力下,已经修葺整齐。让人惊叹的是那一整排的旗杆石,见证着陈氏先人耕读传家的传统美德。

库头渡,以地处毛垟乡库头村得名,始建于清代。曾经是小溪上热闹的渡口,据说当时水面宽有百米,每天过往人员有上百人。

当时岸边有八角亭,对岸有高大的古樟树,沿岸还有水碓、社庙、马仙宫、文武阁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但有些已毁掉,有些也已破败。

守望楼,在陈氏宗祠一侧,面临公路,上建楼三间,旁有店屋二间,古时为守祠撑渡住宿之所。现在也是村民休息聊天的好去处。

悠悠老村

Spring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hy/2856.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