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人回乡成了领头雁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韩春光通讯员丁昌铭

“泥巴路没有了,路两旁绿化了,街里也装上路灯了,村中心也建起文化广场了......”4月初,记者到固始县徐集镇沈岗村采访,谈及村里的变化,村民们纷纷异口同声地说:这都得感谢村党支部书记王东海。

王东海今年50出头。17年前,他告别家乡到北京打拼,搞汽配经营,由于他人厚道、讲诚信、善管理,10多年间,他由当初的小老板,成为年产值多万元、利税多万元的大老板。

富裕起来后,王东海时刻不忘家乡。“我是穷过来的人,深知穷的味道。”王东海说,他最挂心家乡的五保老人和困难群众,每年春节返乡都要带上现金、米面油等,登门慰问他们。

“由于王东海诚信经营,乐善好施,年4月,他被在京徐集镇的老乡们推选为徐集商会副会长;年7月,被徐集镇驻京党工委任命为第二支部委员;同年3月,被镇党委推选为县第十一届政协委员;年,他当选县第十五届人大代表。”徐集镇党委副书记董焱说。

年9月,徐集镇党委经过多方考察,决定邀请王东海回来担任沈岗村党支部书记。当时扶贫工作正处于攻坚时刻,村部房顶漏雨,集体经济薄弱,群众怨声载道。

王东海第一次召开村组干部会议说,人心齐、泰山移。干群只要团结一致,多为群众解难题、办实事,就一定能够赢得群众的拥护。当时全村有户人是贫困人口,王东海扎实走访,征求老干部、老教师、老党员、老代表、知名人士对村里工作、特别是脱贫攻坚工作的意见,组织全体党员、村干部和帮扶责任人对贫困户和非贫困户进行排查。

“通过走访得知,群众对低保评定不公开、不透明有意见;对水渠不畅,影响农业生产有意见;对电力设施整改不到位,影响生产生活有意见……”沈岗村村干部蔡文富说。

找到症结后,王东海立即以村民组为单位召开群众大会,对低保公开评定,让群众逐一公开发表意见,符合条件的继续享受,不符合条件的坚决取消。经过群众公开评议,原来全村个低保名额,一下子压缩到91个名额,消除了群众的怨言。

针对新楼、杨庄、庄台几个村民组农户用电紧张,特别是夏季农业生产忙季电压低,群众的抽水机带不动,农户吃米饭做不熟的情况,王东海经过和电力部门协调沟通,终于将村里的线路整改扩容,使这几个村民组用电紧张的问题得以解决。

年年底,结合冬季农田水利建设,王东海安排两台挖掘机将全村所有支渠、斗渠、毛渠清淤整修,对少数群众占用渠道附加建筑物的一并拆除。几项实事动作虽不大,但顺民心,合民意,大大提升了广大村民的满意度。

“为解决村部房顶漏雨、设施陈旧等问题,王东海自掏腰包5万元,找来施工队将村部房顶重新结顶,将墙体雨水侵蚀的旧体铲去重新粉刷,门窗全部更换一新,室内全部统一购买办公用品和资料柜,让我们十分感动。”沈岗村党支部纪检(组织)委员徐丹丹由衷地说。

他积极争取文化扶贫项目,在全镇12个非贫困村中第一批申请成功,将村部门前原来破旧的房子扒掉,建成一处面积平方米的文化广场,配齐了各类文体设施。如今每到夜晚,文化广场上人头攒动,有唱歌的、有跳舞的、有散步的,热闹非凡。

年春季以来,为解决道路夜间照明问题,王东海利用自己在北京的人脉资源,先后争取捐助资金10万多元,为村里主干道安装太阳能路灯多盏。

“为了让俺们这些不能外出务工的农户增收,王书记积极争取以奖代补资金。这几年俺村有20户不能外出的脱贫户在邻村文塔村扶贫车间上班,每天可挣得近百元收入。”沈岗村脱贫户董文学高兴地逢人便说。

去年以来,为争创“五星”支部,王东海带领全村党员干部群众描绘生态美,织密平安网,奏响文明曲,推动创建走深走实。如今,“乡村光荣榜”“星级文明户”“五美庭院”等评选活动扎实开展,引导群众见贤思齐、崇德向善。健全了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等群众组织,处处焕发文明新气象。前不久,该村被信阳市委组织部验收为“五星级党支部”创建达标单位。

“王东海回村,硬是把一个烂摊子扶了起来。这给我们许多启示:农村的‘领头雁’就应该像王东海一样,有担当、有情怀、有思路,用心用情为群众排忧解难,才会成为群众身边的贴心人、引路人。”徐集镇党委书记王成全说。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zz/6206.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