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个发明固始鹅块烩菜的人找到了固始

北京中科白癜风爱心公益 http://m.39.net/disease/a_5469129.html

聊一聊固始鹅块的那些事

“小孟说家乡”系列文创宣传作品之五

前不久,我的家乡河南省固始县,举行了以“创建中国鹅美食之都”为主题的中国鹅美食电商节活动,这是我县在脱贫攻坚、再就业中的又一件大事情。说到这里,也许有人会说:“小孟啊,小孟!你说鹅块就鹅块,咋又和什么脱贫、再就业扯到一块儿去了呢?”

我打一个非常直观形象的比方,就是我们宣传固始的鹅块,仅仅只是增加食客上座率吗?否也,这道菜的宣传搞好了除了可以增加顾客量外,这小小的一道菜可以带动几个产业!

一个是鹅块餐饮业,这是毋庸置疑的。同时,鹅块美食火爆了,白鹅的养殖业肯定也会火爆,营销终端还可以带来鹅块配料葱姜、以及鹅块烩菜的原料黄心菜、白菜销量的增加。

另外,据笔者了解,有相当多从事于鹅块餐营业的人员,原来都是城市里面的弱势群体,他们就是靠着经营成本不高的鹅块实现了再起步、再就业、再增收的。

所以,我说咱们做好了鹅块美食这篇文章,一定会促进农村的脱贫攻坚和城市的再就业以及相关联产业的发展,大家想一想,是不是这样的道理?

话题重新回到鹅块子上面,我的家乡固始美食品种非常丰富、不胜枚举,但如果评选最能够代表家乡特色和最具人气的风味食品,恐怕最容易胜出的就是鹅块子。

如同外地人到郑州必须要吃烩面,到洛阳必须要品水席,到开封必须要尝小笼包子一样。假如你来到固始不品尝鹅块子,你的美食之旅也至少是不完全的。

据不完全的统计,央视“舌尖上的中国”栏目、“美食中国”栏目、河南卫视的“香香美食”栏目等都曾经专题报道过咱们的固始鹅块,而在网络上,究竟有多少自媒体曾经向网友们宣传过固始鹅块,恐怕是怎么数也数不过来的。

在固始,鹅块子加上烩菜,既可以当早餐,更是集经济、实惠、美味、快捷于一身的午餐与晚餐。

而在城关范围内,“清香斋鹅块、交通巷姐妹鹅块、朱二子鹅块、小驹子鹅块、胡培杰鹅块、张街黄家秀鹅块、小卞鹅块、二兵子鹅块、常柱鹅块、二子鹅块、老三鹅块、楚老三鹅块、赵华鹅块、张街鹅块、良巷鹅块、马家鹅块、署前街鹅块、高阳鹅块”等不计其数的鹅块店的老板们,都在辛勤的、执着的、快乐的、兴奋的烹饪着这种美食,鹅肉的劲香、烩菜的清香、鹅油汤汁的浓香,那散发出来的香气三者合一,产生了说不清楚的综合反应,最终在大街小巷里形成了最为强劲的扑鼻神器,让人们闻到后欲罢不能,“瘫坐”在鹅块馆子里面大快朵颐,以至于有文人发出了“没有一只鹅能够活着走出固始”的感慨!

下面,笔者就结合自己三十多年来对固始鹅块的点点记忆,向全国广大的网友们讲一讲固始鹅块的那些事......

01

“菜饭两块”的时代记忆

“快到家里了,俺们下车吃点啥饭呢?”

“就在转盘旁边吃菜饭两块吧,还快还便宜!”

“奏的(固始方言),俺饿的寒淡(固始方言)了,搁外面好长时间斗没有吃着这菜饭两块了,真想吃呀!”

九十年代的时候,在固始县的“西关转盘”(就是现在的银博大附近),当信阳返回固始的豪华依维柯或者是从郑州返回固始的“月亮船”卧铺车,以及其他返回固始的客运大巴带着大批大批的归乡游子下车之际,你常常可以听到这样类似的一些对话。

“西关转盘”当时可是固始热闹非凡的一处,是仅次于中山大街上人民影院的另一处城区CBD。那个时候这里还没有银博大酒店这座高楼,之所以叫这个地方为“西关转盘”,是因为这里是老国道与中山大街的交叉处,有一个不太大的圆形花坛(现已拆除),转盘东边有热闹的的蓼城商场,以及赵忠祥题词的副西亚商场等,但人气蛮高的主要原因还是因为转盘附近有好几家客运站,每天大喇叭嗷嗷叫的喊着旅客上下车,所以这里也是固始客运的主要集散地。

在笔者的少年记忆之中,当时这一片有炸油果子的,有下水饺子的,有卖呼噜汤的,还有一个大锅里熬着酱油色面条子的,卫生条件都不是太好,商贩们沿街随意搭棚,随便摆上几张油亮的桌子就开始了一天的餐饮生意。

但是,那时这一区域的餐饮业确实是非常火的。一是固始人从外地回来,从这里下车后都喜欢先吃点家乡风味的饭菜。二是旁边的原固始高中(固始慈济高中的前身)、固始三中两个学校,当时因学校条件所限,每天有很多学生要吃早餐,这几个因素都是带活此区域餐饮业的原因。

其实,就鹅块子这小家伙而言,在笔者开始记事时候的八十年代,固始人对于它的喜爱程度绝对没有像现在这样厉害、狂热、执着,当时它在固始只是属于“星星之火”阶段,我印象中的鹅块子主要分布于下面的几个地方,一是东关底下的回民区,这里是鹅块子的发源地;二是在原县妇幼保健院(已搬迁)西侧十字街向南的菜市场里面,有一个塑料雨棚搭建的小吃摊上,也有卖鹅块子的;三是在中山大街原人民电影院(已拆除)斜对面南北向著名的小吃街里。

当时俺家就住在与小吃街相交叉南后街的青砖巷里,每天当我从家里哼着电视剧《霍元甲》的主题歌《万里长城永不倒》,高高兴兴的去固始一小上学的时候,这小吃街是必经之路。

在模模糊糊的童年印象中,从小吃街自北向南、坐东朝西第一家是卖油茶的,与他对面坐西朝东有卖呼噜汤的,有卖羊肉碗子的,后来还有卖牛肉拉面的,而卖鹅块子的就混杂在这三个店的摊位之间,一个很大的白色茶盘里神气的躺卧着一只或者是半只肥鹅,洋洋得意的等待着食客们的选购。那个时候就不太流行现在风靡城乡的鹅块加烩菜这种方式,因为当时人们的生活水平都不太高,大家往往都是吃个二三块打打牙祭就满足了。

火爆于年前后的烩菜不仅仅是后来兴起的固始特色快餐,更是带动鹅块美食升级转型的推进器。

鹅块烩菜之所以能够在年后呈现“星火燎原”的发展势头,除了味道确实可口之外,关键的一点就是快!你看,烩菜一两分钟就可以烫好,鹅块是提前煮好的,需要多少老板就会给你剁多少,浇上提前熬制好的鹅汤汁,随时随地就可以吃,并且价格便宜,有菜有荤有米,把你吃的饱饱的、心情美美的。

这鹅块美食在“大闹”固始城乡之后,又让一些有心的打工仔带到外地去,从遍布固始老乡的建筑工地、装修现场、纺织工厂附近干起,最终步步为营,水滴石穿,立足北上广和各大城市,成为最能够代表固始美食与乡愁的一张名片。可以这样说,从当初的“星星之火”到后来的“星火燎原”,这小小的烩菜对鹅块美食的火爆,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

那么,问题来了。究竟是谁,在什么时间段发明了这令食客们神魂颠倒的鹅块烩菜的呢?

在一个周日的下午,我来到了位于固始县城区踏月寺街南段(原木材公司对面)的朱二子鹅块店,当时是下午三点钟,这个时间对于朱二子的鹅块店来说,是一天中最不忙的一瞬间。在与朱二子的交流中,我强烈的感觉到这是一个在生活中吃过很多苦头,性格上有些心直口快的女性。朱二子的话匣子一打开,果然就滔滔不绝的收不住了......

朱二子的摊位当时就在蓼城商场的门口,据朱二子自己讲述,她从八十年代的中期就开始卖鹅块,已经是三十多年了,最早期的鹅块子是放在洋瓷盆里面的,当时的价格应该是2毛钱一块,那时候人们爱吃鹅肉,而不太爱吃鹅郡、鹅爪子这些鹅杂。当时朱二子没有自己的固定门店,就在她表叔马达卖呼噜汤的桌子上“借船下海”卖鹅块,因为他们都是从蒋集赶到城关来的,所以也属于是相互支持的餐饮个体户。

朱二子因为嘴巴特别甜,服务态度热情,最主要的还是卖的鹅块味道好,很快就在这蓼城商场的门口站住了脚跟。朱二子说,当时一天可以挣个三、五元钱,一个月可以挣一百多元。你不要小看了这百十元钱,当时朱二子的老公老黄在固始苎麻纤维厂上班,一个月领到手才三十一元钱(25元的工资和6元生活补贴)。

据朱二子讲述,当时她住在工厂家属院的时候,到月底经常有生活困难的工人向她家借钱,有借两元的,有借五元的,发了工资的时候,这些工人也都非常自觉的把钱还上。大家的生活虽然清苦,但也是一个其乐融融的工友大家庭。

年的10月,“西关转盘”发生了一件大事情:就是信运集团的固始客运公司从这里搬到了现在古城路位置的西关车站,这一区域的餐营业迎来了短暂的冷清,很多人认为在这个地方搞餐饮估计搞不下去了,都纷纷转行了。

朱二子和老公商量后却选择了留下来,因为他们都是收入不高的工人,当时手里也没有多余的本钱做其他的生意,所以思来想去决定还是继续卖鹅块,谁知这一卖就是几十年!朱二子说,当时的蓼城商场六任主任都认识我,经常上我的摊点来吃鹅块,慢慢的不仅越来越多的城里人来吃,很多到豫南小商品市场进货的乡下人也赶过来吃鹅块。

在九十年代初期的时候,朱二子和老公已经是一边卖鹅块,一边卖米饭了。但这时候的他们还是没有自己固定的经营场所,勤劳的老黄早上两三点钟就起来用地锅做米饭,把米饭煮熟后按在一个大钢筋锅里面,外面套上厚厚的棉被,再用塑料皮包好保温,然后用架子车(后换为三轮车)拉到蓼城商场的门口。这鹅块子配上米饭形成了接地气的美食组合,两口子的生意已经是越来越好了。

老黄是个有心、细心的人,他觉得用鹅块子就米饭也太过于单纯了,就在卖鹅块的同时,用稍微淡一点的鹅汤放在炭火火锅炉子(后来换为小煤气灶)里,烩点小葱、蒜苗、还有豆腐棍子、干豆腐等。有一天,老黄这个普普通通的老工人,在烩菜的时候心里来了一个伟大的美食创作灵感!

▲勤劳的老俩口怎么也想不到,自己的一个美食小创意带火了固始鹅块这个大产业!

朱二子至今还记得老公说的那句话:“朱二子,俺们不如放点小油菜(青菜)在这鹅汤里面,青枝绿叶(方言)的,又好看又好吃。”朱二子采纳了老公的建议,谁知道这个不经意间的美食小发明是一炮打响,得到了很多食客的高度认可。

前面说过,信运车站搬走了,但是当时这一区域还有固始运输公司、旅游客运公司、福荣车队等好多公私客运企业,这几家客运公司的司机和老板,就是固始鹅块烩菜的最早一批粉丝,他们千里迢迢回到固始后,下车后往往都喜欢去朱二子的摊点上要上一份鹅块烩菜,就着蒸好的“枪子子”米饭,大口大口的吃起来。

一传十、十传百,后来在二子的鹅块摊点上,要上几块鹅块、来上一份烩菜、就着一碗米饭,也成为了很多人的饮食习惯。

“菜饭两块”指的就是烩菜两元,要是添米饭需要再加五毛钱。慢慢的,“菜饭两块”在固始城关叫响了,旁边卖饭的看朱二子卖“菜饭两块”挺混钱的,也都纷纷投入这鹅块烩菜大军的行列,这样,在蓼城商场的周围,当时就有了四五家鹅块烩菜的摊点了。

不知道很多和我同龄的人是否还记得,在年度,当时的餐饮物价有一次翻倍的增长?又过了几年,鹅块子的价格就从八十年代的两毛钱变成了九十年代的两块钱了。想想那个时候,在朱二子鹅块摊点上,留下了多少固始人难以忘怀的烟火味!

▲朱二子脸上永远洋溢着笑容,劳动者是最美丽的!

随着这些鹅块烩菜在“西关转盘”的生意火爆,一个新的问题也出现了,那就是这些鹅块摊都是流动的摊位,这样就给这一区域的城市管理带来了难题,但是考虑到朱二子她们那时候都已经是下岗工人,市管部门也给她们开了一个绿灯,就是可以每天摆摊到早上的八点半,之后就不允许流动的鹅块摊点出现了。尽管营业时间有所缩短,但据朱二子回忆,就是这样每天的营业额也是可观的。

但是到了年“非典”疫情之后,和全国很多的地方一样,固始县对于城市卫生的要求已经是越来越严格了,朱二子明确的接到了通知,如果想要在“西关转盘”继续经营鹅块,就必须要有自己的固定店面了。

这时候,由于已经做了十几年的鹅块生意了,朱二子和老黄都有些疲惫,听说到北京能够做生意赚大钱,就选择了去首都。

但是,这一次的创业却没有获得成功,两口子在北京的街面上卖过水果、烤红薯、炒栗子、臭豆腐,但是生意却始终没有像在家里卖鹅块子一样红火起来。就这样,朱二子和老黄在北京坚持了不到一年之后,就又带着遗憾返回了家乡。

朱二子回忆到这里,眼中噙满了泪花,她告诉我说:“那个时候,是俺两口子最艰难的一段时间。回到家里,看到房屋由于无人居住,到处都是漏水的痕迹。我们用从北京带回来的仅有的一点钱把房屋修缮了,修完房屋,俺们手里真的是没有任何积蓄了。”当朱二子看到别人在他们当初卖鹅块的地方继续着这鹅块烩菜的生意,并且是非常火爆的时候,她感觉到这次去北京的创业对于自己来说是一个失误。

后来,朱二子和老公一商议,决定还是要重操旧业——卖鹅块烩菜,经济窘迫的两口子从亲戚朋友处东拼西借了一万一千块钱,年就在踏月寺街的南段重新开了鹅块店,当时这个地方汇集了很多的大排档摊点,很多原来在她的摊位上吃过鹅块烩菜的食客们,都纷纷的在夜市大排档喝啤酒、吃烤鱼的时候相互告知这样的消息:

“朱二子又从北京回来了!”

“这回俺们又可以吃菜饭两块了(实际上这时已经涨到了菜饭五元了)!”

那个时候,没有电视台的广告,没有网络、抖音、自媒体的传播,没有明星大腕的开业剪彩,就这样靠着食客们对“西关转盘”朱二子鹅块摊那种特有的时代记忆,她的鹅块烩菜店很快的又在这个地方站稳了脚跟,迎来了第二次的发展!

朱二子激动而高兴的告诉我,自从有了固定的店面后,她一直在这个地方坚持到了现在,如今是24小时营业,白天依然是老两口经营,晚上八点以后是儿子和儿媳妇过来经营,最艰难的时刻已经过去了,生意也是越来越好、越来越火了。

“现在的日子和过去的困难比起来,简直就是两个天地了!”朱二子说到这里,非常的高兴,眼中依旧是噙满了泪花......

02

“一部电视剧”的背后

笔者发现这样一个有趣的现象,就是在固始城乡,老百姓多是以是鹅块加烩菜为主,出了固始县,到周边的潢川、淮滨、信阳市区,到了更远的城市,这鹅块烩菜就不多见了,外地人多是以吃固始鹅块火锅为主,那么,这又是为什么呢?

首先,我可以让大家回忆一个关于固始鹅块的影视片段:不知道大家是否看过《那年青春我们正好》的这部电视剧?在第二集的12分零1秒开始,在演员的背后可以清楚地看到一个“固始汉鹅块第三分店”的镜头。

从这样的小小的一个细节之中,我们就这一画面进行了以下的几点分析:

一个是这个鹅块店的店面不大,属于平民饭店,由此可以推断此饭店不是这部电视剧的赞助商,因为他也拿不出那样高额的赞助费。二个是“第三分店”这几个字,充分表达了鹅块饭店的分布较多。三个是偶然的一组镜头,就有固始鹅块饭店幸运入镜,可以生动形象的感受到鹅块店在外地城市的分布密度之广。上面的话题只是一个引子,下面我所讲的就是关于固始厨师在外地将鹅块做法创新,赢得食客青睐的故事。

想当年,最多的时候有接近二十万的固始人在首都激情创业,这其中也有相当的一部分人选择了餐饮业。

大家知道的,在固始本地往往都是选择浇汤汁后的凉盘食用,这是固始当地主要的吃鹅块的方式。现在,以固始鹅块加上鹅汤烩菜的使用方法又逐渐流行。

但是当固始人到了北京之后,就发现当地气温比较低,老百姓特别的爱吃涮锅。

聪明的固始厨师发现了这一现象之后,果断的放弃了凉盘鹅块的做法,而是尽量制作以固始鹅块为原料的鹅块火锅,在食客们大快朵颐之后,再放入腐竹、冻豆腐、固始绿豆圆子等配菜,这种鹅块火锅一开始并没有引起皇城根下对吃喝格外挑剔的首都人的注意,但固始厨师没有泄气,一直在大街小巷的饭店里坚守着这种又香又辣的美食,因为他们相信:是金子总会发光的!

终于,当一批批的北京人品尝完这种完全不同于涮羊肉的火锅后,当食客们大汗淋漓的吃完这鹅块,固始饭店老板们又变魔术般的端出一盘嫩头青萝卜让大家润润嗓子时,“哎呦喂!这鹅块锅子的味道还真不赖!”的夸奖声,在鹅块火锅店里此起彼伏的响起。

现在,这鹅块火锅得到了首都人的高度认可,后来,这鹅块火锅又靠着“大城市包围小城市”的美食发展战略,如雨后春笋般的从北京发展到很多的大中城市里。到底数量有多少?大家有机会在电脑中打开百度,搜索“固始鹅块”几个字,你就会发现它在全国各地分布的程度是那样的密集!

03

“吵吵嚷嚷”为鹅块

当然,我今天文章的主题不仅仅在于宣传固始鹅块,因为这方面的文章实在是数不胜数了。除了对鹅块子的赞誉之外,据我了解,在固始谈起鹅块这小家伙,确实也存在着一些争议声。那么,到底是哪些争议呢?听我娓娓道来:

争议一:“红汤派”和“清汤派”

现在,很多固始的街头鹅块摊上,都可以看到鹅汤上漂着一层红红的辣椒或辣椒油,这是固始鹅块的“红汤派”,更有人总结了固始鹅块的特点:“辣乎乎、红乎乎、咸乎乎、油乎乎。”对于这种表述,固始城关老字号清真饭店--清香斋的老板王保进多次在与笔者的交流中,表达了不同的意见,因为他是固始鹅块“清汤派”的代表,王保进坚持认为:“从建国前到90年代初,固始熯鹅块里是没有红辣椒的。这乎乎,那乎乎,绝对不是传统固始鹅块的特色!”

如果食客到清香斋的饭店里,你就会发现他店里鹅块上面所浇盖的汤汁并没有街头鹅块那样辛辣、浓烈,而往往颜色是清澈的,晶莹发亮的(当然食客有放辣的习惯厨师也会满足你)叼起一块在汤汁中浸泡过的鹅肉,放到口中的感觉不仅仅是清香的,而且味道略咸、回味无穷。清香斋鹅块的特点在于汤汁清醇,也许正是因为要符合清香斋的美食烹饪主题技艺--清而香。

“红汤派”和“清汤派”,你到底是支持那一派?这个怎么说呢,正如同有人喜欢喝红酒,有人喜欢啃腊羊腿子一样,各有各自不同的舌尖爱好。我想,不管是“红汤派”还是“清汤派”,谁个得到了食客们的青睐就是独树一帜的那一“派”!

争议二:“隋唐说”与“民国说”

关于固始鹅块子的历史典故,在固始县的网络上,目前的两段论述比较流行:

典故一:公元年,隋炀帝车驾临江都,奏百戏之乐,宴众爱妃于赤舰船楼上,佳肴近千种,惟金华火腿与固始鹅风扫残云。

典故二:据《中国秘史大全》记载,公元年,唐代著名诗人骆宾王因反对武则天丢官回闽南,途径固始,乡秀陈元光宴骆宾王于固始城关东门楼,元光献汗鹅块与其对酌,酒甘鹅尽,骆宾王望着城楼下史河中群鹅戏水,诗兴大发,吟起了“鹅,鹅,鹅,曲项向天歌……”陈元光后来主政漳州,将此诗传诵,留芳于世。

在固始县鹅块馆子里面,这两个典故也是得到了很多的老板认可的。我经常在他们店里的墙壁上,看到以此故事为内容制作的非常精美的美食文化牌匾,更有很多的固始人都曾经在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zz/4639.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