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阳3万只蚬子放流淮河,修复河流生态,为

北京手足癣医院哪些好 http://m.39.net/baidianfeng/a_8833423.html

颍州晚报讯(记者汪乐意方松高通讯员马飞文/摄)10月27日,3万只人工繁育的(橄榄蚌)被小心翼翼地运送至安徽省阜阳市阜南县王家坝保护区水域,放流至淮河中,用于修复河流生态。在现场,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党委副书记万一兵说,这是全国首次。

“为了更好地增殖放流,我们特制了‘底播器’。”阜阳市水产管理局副局长丁图强说,长度在10厘米以上的子由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底播增殖放流,其他小苗则由人工播撒。此次共放流长度从2厘米到近20厘米不等的3万只,分别在王家坝闸和郎湾村保护区水域进行放流,均是最适宜蚬子生存的水域。

增殖放流时,技术人员身穿连体雨裤,手持“底播器”逐个放流。“底播器”长约1.5米,中空,尖尖的头部可插入河床打洞,尾部用于放入蚬子。洞穴打好后,技术人员按动尾部把手,头部自动打开,蚬子被放入洞穴内。“这是一个技术活,打的洞不能太深也不能太浅,露肉的一头要朝下,这样才能正常地吸收水中的浮游生物。”一名技术人员说。

蚬子是我国特有淡水经济贝类,它的生态价值高,碳汇功能显著,净水能力突出,也是我国蚌属仅有的3个现生种之一。但近40年来,由于受到水质污染、栖息地破坏、过度捕捞及寄主鱼资源衰退等影响,蚬子自然资源急剧衰退,已处于受威胁或接近濒危状态。

“一只成年蚬子(长约11-12厘米)每天净化的水质可达40升,是河流生态链的重要一环。”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水产养殖研究室副主任闻海波说,广泛分布在淮河水域,它的生存状况是淮河生态好坏的一面镜子。

由于该物种程度加剧,保护开发利用迫在眉睫。年底,淮河阜阳段橄榄蛏蚌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获批。随后,的捕捞被纳入政府管理,个人不得擅自捕捞。年,市农业农村局、阜南县政府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正式开展战略合作并签约,共同推进淮河阜阳段橄榄蛏蚌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建设和橄榄蛏蚌人工繁育、开发利用工作。

“通过3年多的攻关研究,我们突破了蚬子人工繁养系列关键技术瓶颈,在全国范围内首次进行人工增殖放流。”万一兵说,此次增殖放流,实现了这一珍稀特色水生生物资源的繁育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有利于恢复蚬子种群,也为以后推广人工养殖奠定了基础。

淮河阜阳段橄榄蛏蚌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发展脉络

年5月

我市正式批复同意建立淮河阜阳段橄榄蚌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该保护区位于阜南、颍上县境内淮河中游河段,西起阜南县王家坝上游洪河入淮口,东至颍上县润河镇王集村,全长88千米,总面积约公顷,其中核心区面积为公顷,试验区面积公顷。主要保护对象以橄榄蚌为主,其他保护物种包括河、背瘤丽蚌、三角帆蚌、黄颡鱼、鲶等水生生物资源。

年11月30日

原农业部发布第号公告,批准设立淮河阜阳段橄榄蛏蚌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这是阜阳第一个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橄榄蛏蚌的捕捞也被纳入政府管理。保护区涉及阜南颍上两县沿淮8个乡镇,其中阜南县5个乡镇(洪河桥镇、王家坝镇、老观乡、曹集镇、郜台乡),颍上县3个(南照镇、润河镇、关屯乡)。保护区南岸由西向东依次与淮滨县、固始县和霍邱县相邻。

年12月27日

农业农村部发布《关于长江流域重点水域禁捕范围和时间的通告》,自年1月1日零时起,长江流域个自然保护区和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全面禁止生产性捕捞。

年1月1日零时起

淮河阜阳段橄榄蛏蚌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实行全面禁捕,也就是全年禁捕,禁捕期限为长期。

年9月4日

阜阳市农业农村局、六安市农业农村局、信阳市农业农村局及所辖颍上县、阜南县、霍邱县、淮滨县、固始县在阜南县召开三市五县渔政联合执法协商会。目前,三市五县渔政联合执法相互联络机制已经建立,保护区联合执法频度加大,通力协作的长效机制已初步形成。

人工繁育蚬子是这样诞生的

淡水渔业研究中心技术团队联合市水产管理局系统开展淮河阜阳段橄榄蛏蚌种质资源保护区生境调查,建立了亲蚌驯养和培育关键技术,为人工繁育奠定了重要基础。

在寄主鱼不清楚的重大技术瓶颈制约下,项目组基于自主创建的钩介幼虫体外培养新技术,在国内率先突破橄榄蛏蚌人工繁育关键技术,同时开展池塘养殖技术和模式研究。

破解稚蚌培育关键技术,实现苗种规模化繁育,并通过设计幼蚌养殖专业网箱,养殖回捕率显著提高,达到80%以上,为我国橄榄蚌人工养殖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人工繁育的一代橄榄蛏蚌达到性成熟,成功繁育出二代苗种,这标志着该项目已突破我国橄榄蛏蚌的全人工繁育关键技术。

颍州晚报记者汪乐意方松高通讯员马飞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zp/4752.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